My blog 特首網誌
圖片
追求卓越

香港社會總不缺商業成功故事,商業成功與否,盈利往往是衡量的標準,但對於社會企業,我們有時卻不懂得怎樣去量度成功,甚至覺得社企很難有清晰目標,其實不然。

圖片

日前在愉景灣,為「新生農社」第五間分店開幕剪綵。「農社」售賣的主要是有機蔬果和香草;從耕種到銷售,農場和農社為精神病康復者提供了不少訓練和就業機會。

新店試業三個多月以來,已錄得不俗的營業額,正好反映農社售賣的有機食品,迎合到都市人愈來愈注重健康生活和飲食的習慣。「農社」其中一位店員阿輝有感而發:「社企要成功,必須打正做生意賺錢的旗號,我們不是要別人來接濟,我們一班精神病康復者和普通人一樣,都可以提供出色的貨品和服務。」

圖片

阿輝的心聲正正道出政府推動社企背後的理念──通過企業家的思維,利用商業策略達至社會目標,建立新的關懷文化。

營辦社企的宗旨不是純粹為了賺錢,然而,社企也不能完全「不問收穫,只求付出」。不論社企還是非牟利團體,都應該定下明確目標,並且以嚴謹的態度審視進度,努力提升表現。這樣才會有動力鞭策自己,力求進步,不斷追求卓越。

圖片

以美國享負盛名的克利夫蘭交響樂團為例,Thomas Morris於1987年接掌樂團行政總裁一職時,樂團赤字連年。他上任後首要目標是要令樂團成為舉世公認的三大交響樂團之一。雖然樂團不是商業機構,他仍然堅持定下不同指標,以衡量樂團是不是不斷進步。於是樂團會審視每次演唱會觀眾的反應,看看起立喝采的人數有沒有增加,又或者是不是有愈來愈多交響樂團模仿他們的曲目風格等等。樂團在藝術上不斷追求卓越,終於贏得樂迷的肯定。在他的領導下,樂團帳目轉虧為盈,並成功躋身全美五大交響樂團之列。

社會要不斷進步,全賴每個人不斷尋求突破。香港要成為卓越的城市,除了要有追求卓越的私人企業,還需要有追求卓越的社企引領弱勢社群發揮潛力,走出新方向。 

 
二○○八年一月九日
我想回應

我想回應

2007 © | 重要告示
修訂日期 : 2008年1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