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發表《香港家書》
   
 

二○○九年十月十七日

各位市民:

   大家好!這幾天我馬不停蹄,講解今年政府《施政報告》,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今年報告的封面,我用了泥土淺啡色。

   翻開這幾年的《施政報告》,多數是用開揚鮮艷的顏色,例如金黃或藍綠。泥土色不會耀目搶眼,但代表了踏實及回歸基本。我一直認為金融海嘯是危,也是機,由政府、企業,到個人都需要藉這個機會反思。

   過去這幾年,我們社會面對不少新舊矛盾與挑戰。在宏觀經濟層面,有香港發展定位的爭論,如上海與香港金融中心之間競爭、珠三角融合的速度、香港邊緣化問題及本地產業結構轉型等。

   社會問題方面主要是收入差距及基層收入和就業問題。政治方面,自然是以普選步伐的爭拗為主。作為特首,是需要面對這些矛盾挑戰,提出對策。近年來我提倡務實政治,以解決問題為本,重視執行力,不作口號式無謂爭拗。

   金融海嘯及經濟衰退的陰影下,我們更加需要務實解決問題。務實的第一步是要定下工作的優先次序,否則會徒勞無功。我認為當前主要挑戰是來自經濟範疇。我提出「經濟優先」,一方面因為全球衰退衝擊,數據顯示香港外貿在第一季大幅倒退,情況令人憂慮,假如經濟不景氣持續,失業人數上升,市民收入下調,負資產數目增加,會激化已經存在的社會及政治矛盾。相反,經濟信心恢復,民心穩定,則有利解決這些矛盾。

   務實的第二步是要有執行計劃。所以我聚焦討論「經濟機遇委員會」提出的六項優勢產業,負責每項產業的司局長都要交出工作計劃,而最主要的策略就是先解決土地資源的限制,為新產業打破樽頸。因此,我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活化舊工業區的工廈,提倡有發展潛力的產業,但他們成功與否,不是靠官員指導,而是在拆牆鬆綁後,交由市場來決定。大家都明白香港不能再像六、七十年代,靠廉價生產成本去競爭,做「世界工廠」。今後的殺手鐧只有「知識」與「創新」,簡單來說是靠「食腦」。今日的年青人都講「食腦」,知識型的產業正好給他們機會一顯身手,例如創意文化產業中的電影、電視製作、網絡遊戲、漫畫、軟件開發、出版等。去年內地電影票房十大之中,其中六套是香港與內地合拍電影,可見我們的市場龐大,優勢明顯。

   任何人要成功也要經過艱苦奮鬥。同樣,振興經濟沒有捷徑,但只要有目標,朝着標竿直跑,總有成功一天。這是治本之道,我們必須持之以恆。最近我學了一個「潮語」叫做「升呢」,原意是指玩電腦遊戲過關升級。其實,香港經濟也要過關升級。回顧戰後香港發展,香港人也是一關一關打上去。這六十多年間,由商埠變成工業城市,再蛻變成金融中心,但單靠金融業不能養活七百多萬人。所以,在傳統支柱產業,包括金融、旅遊、物流、專業服務之外,也要發展高增值的知識型產業,這一關,不容易過,要過關就需要政府、企業與市民三方合作。我們群策群力,自然可以創出新天地。

  曾蔭權  
行政長官曾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