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發表《香港家書》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文物保護

各位市民:

   昨天是冬至,相信不少市民和家人聚首一堂,做冬過節,茶餘飯後大家少不免笑談往事,懷緬兒時生活點滴。

   最近天星碼頭鐘樓拆卸引起了社會不少的迴響。物換星移,在我們城市急促發展的同時,大家對身邊的一事一物,在歲月流逝間,注入了深淺不一,但又真切的感情,水泥石屎的背後,盛載着大家對本土的歷史和文化的回憶。大家對保護這些建築物的堅持,標誌着對自我身份的認同,和對香港的歸屬感。這份情懷喚起不少共鳴,是我十分尊重的。

   一直以來,政府在保護文物建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在本月初揭幕的孫中山紀念館,政府便得到「甘棠第」的業權人的支持,成功收購建於1914年的「甘棠第」,並將這座具古典風格的建築物改建為孫中山紀念館。又例如上環街市已原址保留,並改建為西港城,融入市民的生活。此外,我們計劃將油麻地戲院妥善保留,並改建為一個粵劇戲曲中心,給市民享用。

   最近社會的討論,明顯地反映不同人士對文物保護有不同的訴求;百年古老建築固然有歷史價值,但新近的建築也可以是城市文化遺產。華麗典雅的建築風格值得大家欣賞,但樸實無華的一磚一柱又何嘗沒有可取之處。一切就視乎整個社會賦予這些建築甚麼的意義,投進了多少的感情。這一分情懷,我與市民大眾是共同擁有。不過,文物保護工作並非易事。

   我想,政府在文物保護工作上要與整個社會同步前行。市民對集體回憶的情懷和訴求,政府當然會充分考慮。民政事務局曾經就文物建築保護政策諮詢公眾,我已經囑咐民政事務局就這項政策,再次提出討論,以更廣泛和深入地吸納地區和社會各界的意見,並且全面去研究香港有哪些建築物具有足夠的保護價值。我們會以開放的態度去聆聽大家的意見。我們明白保護文物建築不應局限於建築物的歷史和建築特色,一些與建築物並存的集體回憶也應受到保護,因為它們反映了香港市民曾經體驗的生活方式。

    至於天星碼頭鐘樓和皇后碼頭,我希望大家明白,中環填海第三期工程已經過十多年規劃,工程亦已經進行了一大半,而拆卸天星碼頭同皇后碼頭是整項工程的一部分,政府履行了所有法律要求和諮詢程序,然後定案。我們實在不可漠視法律的要求和後果,在現階段不可能將整項工程叫停。我們已經將天星碼頭的銅鐘完好地保留下來,找尋一個最理想的地方重建鐘樓,將銅鐘重新裝設。皇后碼頭方面,我們會與專家研究,能夠保存的組件我們會盡量保存,然後物色合適的地方重置。我們過去重置美利樓時也累積了一些經驗。不過,我希望多聽到市民的意見。

   文物保護與城市發展並不一定矛盾,關鍵在於尋求適當的平衡和共識,令社會持續均衡發展,我深信市民是認同這一個大方向的。我希望我們可以一起思考這個問題,在一月份當我們就建築文物保護政策再作諮詢時,能一起討論,找尋共識,為我們社會的共同價值,作出一分共同的承擔。

    祝大家聖誕快樂!

  曾蔭權  
行政長官曾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