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董建華 在東京舉行的 貿易發展局午餐會的致辭
一九九七年十月十七日(星期五)
我很高興有機會在這個秋意盎然的季節重臨日本。看到四周的
樹木都染上斑斕的秋色,實在令人心曠神怡。
在百多天之前,香港踏入了一個新紀元,成為中國的特別行政
區(特區)。這是我自從去年十二月當選行政長官以及在七月一日
就職以來,首次訪問日本。承蒙大家熱情款待,加上新成立的特區
又得到日本大力支持,着實令我深受感動。
我尤其感到高興的,是今次我除了能夠與香港貿易發展局、香
港旅遊協會和我們駐東京經濟貿易辦事處的朋友會面外,更有機會
與香港日本協會的成員見面,真有欣逢故友的感覺。藉着這次午餐
會,我不僅要表揚你們長期以來為促進兩地人民的友誼和了解而作
出的貢獻,更希望兩地的關係能夠在這個基礎上取得進一步的發
展。
香港踏入了自開埠以來經濟最強勁和自信心最強的新紀元。我
們確實以無比的信心與自豪感,向前邁進。我們為最終能回歸祖國
的懷抱而感到自豪;對開創更美好的明天而滿懷信心。同時,我們
正朝着新的目標奮進,深切認識到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要肩負
更遠大的使命。
我們要在二十一世紀,建設一個更繁榮和更民主的香港,一個
充滿新動力的城市,並且隨着全球邁向自由貿易,建設一個能取得
更大成就、日趨開放、靈活和創新的經濟體系。
這就是我的主要信息。但這只是我想傳達的信息的一部分,因
為我深信,港日經濟夥伴關係將在新紀元展開新的一頁。
「一國兩制」的意義
七月一日已成過去,對於在香港生活和工作的人來說,我們仍
須不斷努力,使香港將來更成功、更繁榮。香港的經濟繼續蓬勃增
長,財政基礎依然穩固,社會維持多元化;從政人士繼續公開爭論
廣受關注的事項,而我們多個關注團體亦繼續以示威遊行的方式表
達意見。實際上,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最近進行的調查顯示,
香港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表示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這是香港有
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是甚麼原因令我們對掌管自己的未來滿懷信心?我們對前景充
滿信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基本法》作出了確切的承諾。
香港人和內地人士經過差不多四年的諮詢和討論後,才草擬了這份
完備的文件。《基本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憲制性的法律文件,把
「一國兩制」的概念,以法律形式鄭重地規定下來。它清楚確定了
香港實行不同於內地的社會制度、經濟制度和政治體制,也保障了
香港市民的權利、自由和生活方式,《基本法》確保香港司法機構
獨立運作,並讓我們全權處理外交和國防以外的一切內部事務。我
們也可以享有全面的財政自主權和擁有獨立貨幣制度;維持香港特
別行政區獨立關稅區的地位,以及直接與世界各國攜手合作,管制
戰略商品的交易、販毒、非法轉運等活動和保障知識產權。《基本
法》亦已為未來十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的民主演進,包括一
九九六年十二月舉行的行政長官選舉,以及將於明年五月舉行的第
一屆立法會選舉,建立架構。
我們必須緊記,「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概念,不是香港或
倫敦提出的。這個構想,是中國提出來的。理由十分簡單:「一國
兩制」的概念成功落實,顯然是符合整個中國和全中華民族的根本
利益的。香港如果能夠保持本身的成就,並取得更驕人的成績,就
可以為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作出貢獻。此外,一個國家能否容納不同
的社會制度、經濟制度和政治體制,現在是面臨考驗的時候。香港
的成功,是中國朝着最終完成統一大業的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這
些目標對中國是十分重要的。
還有甚麼原因令我對香港的前途抱有這樣大的信心呢?自一九
七八年對外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巨大的變化。中國的經濟,每年
平均增長率接近百分之十。能取得如此豐碩的成果,中國人民的勤
奮和活力,以及中國領導人的治國才能,實在功不可沒。我們國家
的領導人具備能力和智慧,帶領中國邁進二十一世紀。正是這種能
力和智慧,確保「一國兩制」的構想,能夠隨着我們邁進新紀元而
成功實行。
自七月一日以來,香港人一直當家作主,掌管自己的事務。我
們亦會繼續在香港推動民主發展。《基本法》規定我們必須發展民
主體制:我們會同心協力,落實民主發展。
《基本法》為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選舉,定下十年時間表。我
是通過一個由四百名來自社會各行各業的香港居民組成的委員會推
選出來的。到了二零零二年,我的繼任人會由一個更具廣泛代表性
的委員會推選出來,屆時委員會的人數更會增至八百名。首屆全體
立法會選舉將於明年五月舉行,有關法例現已接近完成。立法會共
設六十個議席,其中二十席將以直接選舉方式選出,三十席由功能
組別選出,另外十席經由一個選舉委員會選出。屆時,所有成年居
民都有權投票,選出二十個直選議席。目前地方選區的登記選民共
有二百五十萬名。所有政黨均可參選。當選者任期兩年。到了二零
零零年,第二屆立法會將會由選舉產生,議員任期為四年。到了二
零零四年進行第三屆立法會選舉時,通過直選產生的議席佔總數的
比率,將由明年的三分之一增至二分之一。根據《基本法》,在二
零零七年後,香港會自行決定何時進行全面普選,選出行政長官和
立法會。
我知道有人憂慮明年的選舉安排,會收窄部分功能組別的選民
範圍;這些人並不知道功能組別的原意是間接選舉,在那些對香港
社會非常重要的界別,如經濟、專業和基層選出代表,而不是由普
選產生。這是在一九九五年推行改革前的一貫做法。事實上,現時
的安排只不過是暫時恢復以往的做法,是符合《基本法》規定的過
渡安排,目的是讓香港在未來十年按部就班發展民主,期間又可平
衡各方的需要,並繼續順利運作。無論如何,我要向你們保證,我
們並沒有倒行逆施,停滯不前,或剝奪市民參與憲制發展的機會。
讓我談談香港那邊是怎樣的一番光景。香港在殖民地統治下,
只是到了最後數年,才有機會選舉立法局議員,對於推選總督 -
- 一個手握大權且身負重任的人,我們從來都無權過問。但現在,
香港人有史以來第一次負起管理本身事務的責任。有人爭論,香港
發展民主的過程需要十年時間是否過長。我認為這個過程對香港的
前途非常重要,無論成敗,後果都由香港人獨力承擔。我明白有些
人很關心民主,不過,我要強調,最終,我們一定要按照香港市民
認為最符合香港特區長遠利益的做法,向前邁進,而我們亦一定悉
力以赴。
很多人都知道,我為人保守,但保守主義的意義,在於保留和
延續我們懂得和珍惜的事物,而非故步自封或倒行逆施。香港社會
結構奇妙繁複,生活節奏快速,要保持這些特色,我們需要常常作
出明智的決定,謹慎行事,與時並進。我篤信《基本法》,亦曾宣
誓維護《基本法》。我會堅守和支持《基本法》的重要價值觀和原
則。我亦非常明白,我們需要得到香港人的全力支持和接受,才能
向前邁進。
特區的生活方式
我想扼要談談特區成立後,香港人生活方式的一些特點。政府
各個機關,包括司法、立法和行政機關,均如常運作。香港仍以普
通法為基礎推行法治。
公務員以經驗豐富、備受尊崇的領導班子為首,秉承一貫的作
風,履行職務時效率極高,工作成績超卓。
資訊和新聞自由,對一個健全的社會和具競爭力的商業中心至
為重要。在香港,資訊和新聞自由並沒有受到約束。每天早上,當
我翻閱本港的報章,我都對此深信不疑。
個人自由同樣受到重視和尊重,就如主權移交前一樣。
與此同時,我們致力鞏固香港所享有的美譽,使其繼續成為亞
洲以至全世界最安全的城市之一。以任何標準來看,我們的罪案率
都一直處於低水平。不論是日本或其他地方的遊客,他們來港的手
續簡單而方便,跟三個月前的情況沒有分別。我們在處理出入境問
題上,完全擁有自主權,在海關和執法方面亦如是。
香港的經濟,繼續以自由市場原則、自由貿易和自由企業為主
導。我們預期,本年度的經濟增長將會是百分之五點五,而未來數
年亦能達致相若水平的增長。
愈來愈多跨國機構和海外公司在香港成立區域辦事處和總部。
特區政府的理財政策審慎而穩健。我們奉行稅率低而明確的稅
制。香港的金融體制是全球最開放和最具透明度的體制之一,監管
制度既有效而又不干預市場。全球的金融界領袖在上月來港出席世
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親自體會到這一切特點。
在夏季發生的東南亞貨幣危機中,港元穩如磐石,這是因為我
們有八百五十億美元的外滙儲備支持港元。按人口平均計算,這是
世界第二大儲備。
直至一年前,我差不多一生從事國際業務,我明白到所有這些
因素對特區持續取得成功至為重要。所以,我定會以無比決心,致
力維持並加強這些成功因素。
競爭力的挑戰
上星期,我向立法會發表首份周年《施政報告》,勾劃出二十
一世紀香港發展藍圖。
使特區更具競爭力,是我的首要工作之一。香港成功地蛻變為
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倚重服務業的經濟體系,並且獲世界經濟論壇評
為第二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系。然而,在香港經營業務的成本不斷
上升,加上通貨膨脹,削弱了我們的競爭力。這些都是香港特別關
注的問題。
我們現正着手處理樓價高企的問題,方法是大幅增加房屋和土
地的供應,包括外國駐港機構行政人員的豪宅供應。假以時日,這
些外國駐港機構會覺得成本壓力逐步減少。
不過,壓抑成本只是方程式的其中一面。踏入二十一世紀,各
行各業的競爭力在於其增值能力。市場的無形之手,已指出香港經
濟要朝着這個方向發展,而我們亦會加倍努力,推動和協助香港的
工業和服務業邁向高增值。
我們會撥出更多土地給高科技工業,包括日本投資者擁有的生
產設備,也會提供更多種子金給新一代的新興工業。同時,我們會
鼓勵政府部門和商業機構加快應用資訊科技,使香港更快躍進資訊
年代。
新的經濟體系端賴新的技能,才能有效運作。因此,在教育和
培訓方面,我們正着手推行多項重大的新措施,幫助年青人掌握所
需的技能,特別是資訊科技和語文能力方面的技能,使他們可以踏
上成功之路。同時,我們亦致力吸引更多有才幹的內地和海外專業
人士,來港工作。
與日本的合作
由此可見,還有許多工作等待我們處理;但日本與香港的未來
有何重大關係呢﹖
香港是日本在亞洲的第三大市場,也是日本在區內的第三大投
資市場。約有三千家日本公司在香港設立辦事處,在港居住的日本
行政人員及其家屬也接近二萬五千名。日本百貨公司、日式產品,
如日本壽司和卡拉OK等,已成為香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
分。
日本是香港大型基礎建設的主要參建商;這些基建包括明年啟
用的新機場。日本的貿易集團企業在香港也十分活躍,而香港對這
些企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它們在華南地區,很多時候甚至是在東
南亞地區探索資源和拓展市場的重要樞紐。
凡此種種,在日本與香港的貿易增長中均一一反映出來。在過
去十年,由於日本產品經由香港轉口往中國和亞洲區內其他地方,
大大加強了兩地的貿易,使貿易額大幅增長一倍以上。同樣地,在
過去一年,日本和中國之間的貿易,約有三分之一是經香港處理的。
去年,香港是日本外遊人士一個最熱門的旅遊點;自本年六月
底以來,來港的日本旅客人數卻大幅減少。不過,我很高興知道,
透過香港旅遊協會的協助,香港旅遊業人士與日本的旅行團代理商
一直緊密合作,為香港旅遊重新設計包裝,並確保香港旅遊業收取
低廉的費用,保持我們的競爭力,以刺激市場,吸引越來越多的日
本旅客在一九九八年來港觀光。今天的香港仍然是一個多采多姿,
十分值得遊覽的地方。
更廣泛的夥伴關係
日本和香港之間建立了一個積極進取的夥伴關係。但正如我剛
才所講,我深信日本和香港很快便會展開一個更為重要的經濟關
係。原因有許多,在這裏,我只概述其中三個。
第一個原因是,隨着香港加快朝着增值更高的工業和服務業的
方向發展,我相信,日本公司在香港的經濟發展中,可擔當更重要
的角色。這些是以科技和知識為基礎的高增值工業和服務行業;在
這些範疇裏,日本早已有穩固強健的發展,這些成就大大有助推展
日本與香港特別行政區之間的新夥伴關係。
第二個原因是,在最近舉行的第十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
中國領導人明確地定下中國跨進廿一世紀的發展路向。中國確實會
變得更加開放和繁榮,而且會成為世界強大國家之一。此外,第十
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又制定了多項經濟改革政策,涉及的規模極
為龐大;這些政策是為進行國家企業改革而制定的。在這方面,香
港具備充分的條件,特別是透過我們的資本市場,作出卓越和有利
雙方發展的貢獻,例如籌集資金、提供嶄新科技和專業人才,以及
建立海外市場的聯繫。這畢竟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我們也歡迎日本
的夥伴與我們並肩迎接挑戰。
第三個原因是,新的合作機會已展現我們面前,可讓日本和香
港兩地在更廣泛的層面攜手發展經濟。經歷貨幣危機後,我預計東
南亞國家會重新制定更穩健、以出口為主導的策畧,促進東南亞經
濟增長,從而刺激製造業資金、科技和基建支援的需求。香港和日
本在這幾方面都有強健的優勢,若彼此再加強合作,我們的發展潛
力將會更大。
邁進二十一世紀
日本和香港各有所長,但可互補不足。若把日本比喻為工業和
科技上的發電廠,香港便是企業運作上的發電機。日本和香港是亞
洲區內兩個最活躍的貿易體系,也是亞洲區內兩個最大的金融中
心。此外,日本和香港是亞洲區內外國直接投資最大的來源;去年,
香港的外國直接投資約值二百七十億美元,而日本的外國直接投資
約值二百三十億美元。
香港人富有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加上中國中央人民政
府領導人決意貫徹「一國兩制」的構想,香港的前景是一片光明的。
因此,我認為現在是重新研究拓展日本和香港兩地夥伴關係的時
候,研究如何作出更具雄心壯志的發展大計。
正如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馮國經先生在開始時所講,假如香港
回歸中國之後真的有轉變,就是香港人在思想模式上的轉變。香港
不再是一個人人在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這個日子和中港兩地邊界
的影響下自我形成一道心理障礙的附庸經濟體系。每年,數以萬計
移居海外的香港人回流香港,他們為順利回歸而感到自豪。他們意
識到回歸後的香港充滿機會,希望回來為更美好的明天參與建設香
港。他們為香港帶來新的技術和經驗,令香港的經濟更為充實。不
錯,香港人會作出更長遠的打算,較多考慮可能需時多年才見成果
的發展和投資,並且着眼於如何長遠發展業務、怎樣拓展增值較高
的工業活動﹔以及把眼光放於如何建立重要的夥伴關係,以實現上
述目標。
隨着這些因素不斷轉變,我相信彼此的業務聯繫會更為密切。
這是一個自然的進程,也是我所樂見的。日本和香港之間若能建立
更廣泛的經濟夥伴關係,不會只是令兩地人民受惠,其他地區都會
有所裨益。我認為,進入下一世紀時,香港和日本兩地不斷擴展的
經濟夥伴關係將會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促進整個亞洲區的繁榮安
定,並推動亞洲各地和平合作。
多謝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