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長官參觀培正學校後致辭全文
以下為行政長官董建華今日參觀培正學校後致辭的全文:
楊校監、鄭校長、各位老師、家長和同學:
你們好,首先我要恭賀校監、校長和各位老師,因為你們多 年來不斷的努力,培正學校現時是社會上公認全香港最優秀的學 校之一。你們應該自已覺得好驕傲。
本人在參觀完你們幾方面的活動之後,對於在香港推行母語 教育的問題更加充滿信心。本人認同教統會經過多年研究的建 議,香港的基礎教育應該遵循著這個正確路向,並且繼續堅定地 走下去。
在香港這個華洋雜處的社會,學生、教師都面對著一個獨特 的語言環境。香港既是一個華人社會,日常溝通以中文為主。但 同時又是一個國際商業、金融及貿易中心,良好的英語水平對增 強我們的經濟競爭力非常重要。最近十幾年,無可否認我們大家 都看到,香港學生的中英文水準日益下降。作為家長、政府以至 工商界,作為每一個同學大家都關注這件事情。目前,政府的語 文教育政策是要提供適當的學習環境和資源,讓學生學好「兩文 三語」,目標是要使到香港的中國人,不但能夠能書寫通順的中、 英文,而且能夠講流利的粵語、普通話及英語。
鼓勵推行母語教育,是因為世界各地及本港的研究都顯示, 學生用母語學習,效果是最好的。學生在學習時沒有語言障礙, 比較容易吸收知識,分析所有問題和表達自己的意見,對學習的 興趣亦較高。放眼世界,很多國家及社區都是採用母語教學,其 中的道理是一樣的。推行母語教育的另外一個重要考慮,是香港 與內地的關係越來越密切,香港的社會、經濟與內地日益息息相 關。從長遠來看,我們的學生能夠掌握好英文的同時,能夠掌握 好中文,對於他們日後發展香港與內地的經貿關係,充分發揮香 港作為內地聯繫世界的一個中心和橋樑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事情。
推行母語教學,並不意味着我們不再重視英語;香港學生的 英語水準會因此下降更是毫無根據。事實上,母語教學和提高英 語水平以致整體學習成績是絕對沒有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培 正學校在過去五年的中學會考英文科中,平均合格率達到百分之 八十,比同期全港英文中學在這科平均合格率百分之五十七高出 兩成之多。這便是最有力的証明。
同樣的道理,把英語授課等同優質教學一樣是錯誤的觀念。 一所學校能否提供優質教育,在乎學校能否採用合適的教育方 法,使到學生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都有均衡發展。一所 學校的辦學成績,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辦學宗旨、經驗、校長 和老師的質素、教學環境等。其實,不少有名望和成績優異的學 校都是以母語教學為主,他們的畢業生在各行各業的的確確皆有 卓越成就,培正學校是一個最好、最好的例子。
有些家長擔心,子女在以母語教學的學校就讀,畢業後的出 路可能稍遜於人。我相信我們很理解學生家長的這種擔心。為此, 政府將會和大家一起,採取引導和循序漸進的方式,但是事實上, 隨着香港的回歸祖國,隨着國家經濟的發展,香港整體社會在求 學、求職等方面都要求擁有良好的中文程度,甚至是必須的條件; 使到學生報讀所有的大專院校的人士,都要求必須取得優秀的中 英文科成績;而政府在聘用公務員方面,也要求各職系的應徵者 必須中英兼擅。我相信,在學生家長身上表現出來的社會心態就 會慢慢消除的。
培正中學除學業成績驕人外,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多 項課外活動都有優越表現,其中以體育、音樂、戲劇和電腦方面 尤為特出。其實我們有不少很好的學校,都是用母語教學。他們 的學生成績非常之好,成為社會的棟樑,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我深信,隨着母語教學廣泛推行,將會有愈多採用母語教學的學 校,成為香港最優質的學校。
我深明個別學校在推行母語教育方面需要時間適應。政府最 近豁免一百間學校在頭三年轉用母語教學,就是明白到它們可能 需要較長的適應期。在這時期我希望這些學校能夠逐步加強中文 教育。在未來的歲月裏,政府將會增撥更多資源,來支援採用母 語教學的學校。舉例來說,我們會積極考慮在即將成立的優質教 育基金內優先撥款研究如何進一步提高母語教學的成效,以鼓勵 更多學校以母語教學。另一方面,我們會對很多母語教學的學校, 都會加強他們英文學習的需要。
最後我想重申,特區政府的一個重要教育目標,是提高學生 的「兩文三語」的能力,母語教學只是一個方法、一個途徑,而 不是目的。母語教育實在對社會、學校和學生都有長遠的好處, 可提升學生的語文水準及整體學習能力。我呼籲學校、家長和學 生與我們一齊攜手落實這政策,為優質教育奠下穩固的基石。
多謝各位。
![]() |